首页魅力双水 > 双水名人
  • 双水简介

    双水简介

  • 历史渊源

    历史渊源

  • 地理

    地理

  • 人口

    人口

  • 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

  • 经济

    经济

  • 交通

    交通

  • 教育

    教育

  • 文化

    文化

  • 旅游

    旅游

  • 双水名人

    双水名人

  • 荣誉称号

    荣誉称号

  • 双水镇概况

    双水镇概况

双水名人

张其光

张其光(1831-1895年),又名信千,字奎垣,广东新会双水镇豪山村人。

青年时,适清廷招募水兵, 以抵御席卷大江南北的太平军。他决心效忠清廷,以平民身份招集一批壮丁,结队投军, 而且卖去家产充作经费。他带的壮丁被编入左宗棠统率的水军,调到浙江参加与太平军作战。

咸丰十年(1860年),张其光奉命率领广东船艇扼守富阳、 淳安一带,保卫宁波和绍兴的安全。次年,被围攻杭州的太平军击伤,浙东各县也被太平军占领。咸丰十二年(1862年)春,他伤愈回营, 被任为统率广济右军陆勇兼水师红单船,去浙东攻打太平军。在大批清军配合下, 收复绍兴、桐乡、肖山等县,受到封赏。同治二年(1863年)赏戴蓝瓴,记名参将;同治四年(1865年),任记名总镇,署乍浦协统带,浙江巡洋红单船艇,赏换花翎,升任定海镇总兵; 同治七年钦赐振勇巴图鲁名号,记名提督衔;同治十一年任护理浙江提督军军门。

同治十二年(1873年)三月,任福建、台湾挂印总兵。当时,日本唾涎台湾,唆使番社土著叛乱,袭击清政府委派的台湾地方政府官员。张其光被任为副将,统率兵勇进驻台湾。他上任后, 以严明的纪律管理军队,以清廉勤政勉励部属,以宽大仁政抚慰番民,社会转趋安定。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寇侵袭台湾后山,又指使番人做内应。清政府派沈葆桢为钦差大臣到台湾备战。沈派张其光率兵戍守南路,驻兵于枋寮,扼守隘寨。他以爱国主义大义激励居民,编练成军,严守海疆。日寇见有防备,只得撤兵。之后, 张其光着手开辟蛮洞。他不辞劳苦,走遍台湾南北,每到一处,惩恶彰善,抚恤番人。两年间安抚番社60余个,将台湾南路交通开通。

光绪元年(1875年),张其光因水土不服,被调回浙江任总兵。光绪五年三月,曾回新会家乡为母祝寿。八月,任福宁镇总兵。光绪七年实授浙江提督。光绪九年开始, 法国殖民主义者侵略安南,发生中法战争。次年,法国派兵侵犯福建马江以及台湾基隆, 闽浙沿海加紧戒备。张其光力任守御,尽力筹措,添筑龙湾炮台。官库不够开支,他捐俸银2000两,促成这项军事建设。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张其光因积劳成疾,吐血身亡, 终年64岁。

郑绩

郑绩(1813-1874年),字纪常,号戆士,别署梦香园叟,广东新会双水镇桥美村人。自少攻读四书五经,多才善辨,能书工诗,擅绘画兼习医术。年青时代,屡试不第,遂绝意仕途, 另谋出路。初业医,后放弃,转而以卖字画为生。四处泛游, 受到书坛画苑知名人士赏识,名声大噪。上自官吏,下至平民,遇有喜庆屏寿幛,以得他的字画为荣。因而所到之处,前来求书画的人,常挤满屋舍;而投赠报酬的钱银肉食,不可胜数。但是,他生性任侠,疏财仗义,乐善好施,周济贫困,以至四壁萧条,家无积储。中年,又放弃卖字画生涯,转而经营盐业。因他操纵有术,进出居奇,不半载便获大利。贩盐三十余年,全无拖欠应缴的盐饷,而自己盈利亦很可观。

咸丰七年(1857年),湖北省为筹军饷,来广东招人捐官(官衔),无人响应。郑闻知此事,认为子民百姓受国家君主恩德, 如今疆土有警,怎能坐视?于是,暗中变卖家产,捐输千金以为倡导。同治五年(1866年)秋,大水因广州,积水难退,居民受害, 当局计议疏浚“六脉渠”下水道,苦于费用无着落,迟迟未能动工。 郑知悉后,慨然带头出资千金,并亲自肩担浚渠工程,排除水患。同治八年,官方多次行文追征连阳地方“十万逋课”(即十万元欠税),有关人士束手无策。郑出于同情心,动用他的关系和影响力, 四处张罗,飞函求援,不十日遂解连阳的困难。

新会县衙的差役向来横行霸道, 城乡绅士亦不敢和他们抗争。有郑氏族妇和堂嫂口角忿而自尽,知县令查访案情,以便办理。而差役借机勒索,拆毁事主邻近房屋数间,把器具衣服掠夺一空。 郑闻知,率事主家人赴县鸣冤。知县方观海闻知,大为震怒, 查讯属实,严惩了这郡差役,令归还所抢的财物,罚赔修屋银300两。从此,县役的凶威稍敛。同治九年(1870年),乡邻有莫、 郑两姓械斗,各聚千人,炮火鏖战七日夜,死十余,伤以百计。县官武弃无能制止,便到广州请郑回乡排解。他亲到械斗场所, 在双方炮火互射的空间,昂然慷慨陈词,说以利害,令众感悟,即日缴械罢斗, 相与和好,官民齐称其为“一代之雄”。

晚年,他隐居广州越秀山南麓自营的别墅,园曰梦香, 居曰梦幻楼、梦寄。

遗迹有:新会杜阮叱石岩下石壁上有其擘窠大书“一洗红尘”四字:双水藏有他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绘的《金钱图》, 图中有寓意深刻的题词。

郑绩著有《论画》2卷、《梦幻居画学简明》、《梦香园剩草》等。他同治年间画的《山水人物图》、《晚汀渔竿图》藏于新会博物馆。

钟骏声

清代状元。据新会区志办的《新会名人辞典》主编赵茂松反映,他们从新会一本钟氏族谱上发现并经考证,钟骏声的曾祖父钟自特是新会双水镇东北村人,因为到浙江当官的缘故,举家迁至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钟骏声的父亲从事丝绸布帛生意。钟骏声,字雨辰,又字啸尘,号亦溪,晚号闲斋老人。20岁中举人,咸丰十年(1860年)庚申特设恩科状元(文状元),当时在浙江公榜。授任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屡掌文衡。咸丰十一年任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同治六年任湖北乡试主考官,后修撰转任四川学政,同治十三年任会试同考官。光绪二年(1876年)任丙子科山东乡试考官等,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最后,在北京官邸病逝。著有诗评文集《养自然斋诗话》。

钟骏声考取状元,从而成为新会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当时的新会县管辖现在江门市的新会区、蓬江区、江海区,以及斗门、中山等部分地方)

钟骏声的后人现居住在杭州市。

张云田

张云田(?-1907年),广东新会双水镇人,旅安南(今越南)华侨。年青时娶越女阮氏为妻。精通文墨,素有大志。因有感于中国人被外国人嘲辱为“东亚病夫”,遂弃文习武,结交义士, 晚清曾先后加入三合会、兴中会、同盟会。1906 年在海防设云田书塾,以教书为掩护,书孰成为孙中山在海防联络通迅的秘密机关。

1907年12月1日, 张云田参加孙中山发动和指挥的镇南关(今友谊关)起义,率领云田书塾弟子林焕廷等20余人, 编成敢死队,任队长,首先攻占镇北炮台,在战斗中中弹牺牲。

1962年在张云田烈士逝世55周年纪念活动中,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在张云田遗像上题写:“1907年10月26 日中国同盟会员于广西镇南关起义殉难张云田烈士遗像。”当时参加题词、题诗的还有何香凝等20余人。

张 猛

张猛(1894-1985年),字国森,祖籍广东新会双水镇人,出生于安南(今越南)海防,是镇南起义烈士张云田的儿子。14 岁时,父牺牲后,随母在越生活,曾在河内、海防做过童工、学徒、 华商会馆巡丁、侨英小学庶务员。1915年被荐回国, 先后入广东高等师范华侨升学班、云南陆军讲武学校第十三期骑兵科。1919年秋毕业,被派往云南军士教导队任见习员兼代排长。1921 年被孙中山派往粤军第一师师部工作,任上慰副官兼军官教育班教官。 后调非常大总府警卫团任上慰副官。成立机枪连,任连长。1922年6月中旬, 陈炯明部叛变,炮轰总统府,他与马湘、黄惠龙一起护卫宋庆龄脱险。登永丰舰后,被孙中山委以大元帅副官名义,联络滇桂军队前来授救。事后,被派往越南海防、河口筹集军饷。事平, 任长洲要塞司令部参谋长。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张历任第六军上校谘议、第十七师营长、第四十九团代理团长、师参谋长等职。1927 年“四·一二”事变后,第六军被解散,张辗转沪粤之间。1928年后, 先后任第八路总指挥部上校参议、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少将参议。1932 年曾参加淞沪抗击日本侵略军。

1949年初赴台北,与潘景晴结婚。因不满当局所作所为,偕妻经香港回大陆。

建国后,张猛曾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历任南京中山陵墓拱卫组副组长、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州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州市第七届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遭受迫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邀请参加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受到邓小平、叶剑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1985年7月30日,张猛病逝于广州,终年91岁。

利希慎

利希慎(1879年– 1928年),名辑世,字廷羡。廣東新會双水镇嘉寮村人。

香港著名利氏家族的创始人,父亲利良奕是个鸦片商是最早从中国到美国淘金者之一。生于夏威夷,年青时在美国受教育。 17岁时方随父回香港入读皇仁书院毕业后曾留校任教。一八九八年利廷羡十八岁,遵父母之命,请媒人相亲,娶了台山乡下女子黄兰芳为妻。一九零一年,利廷羡毕业后改名利希慎,希望自己做人立业谨言慎行。此后,廷羡之名除父母及族谱记载之外,不曾再用。

同年利希慎开始在陈念典先生经营的兆荣昌公司工作。该公司位于文咸街,进口中国药材及干货,再转销至东南亚。由于做事干练,很快就被公司重用,擢升经理。随后,他加入新加坡贸易公司新属的双德丰船务公司工作,处理香港与马来亚之间的业务,并经常乘坐公司船只往返各地。后来,他购下南亨航务公司,旗下货船开始密集往来于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仰光之间。短短几年时间,利希慎已成为专营中国与东南亚转口贸易的南北行行商中的知名人物。

利希慎对礼昌隆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后取得控股权,并购得其产业。礼昌隆由上海进口当时香港市民喜欢的阴丹士林蓝布出售,盈利颇丰。

利希慎热心公益和慈善事业。一九一零年,他在母校设立利希慎奖学金,一九一三年被推选为东华医院总理。并在一九二八年被选为皇仁书院校友会主席。利希慎对体育事业十分关心,致力促成香港政府捐出嘉路连山地建体育场,后被推为首届南华体育会会长。一九二五年香港创办聖保罗女校,除政府拔款五万元外,利希慎捐出三万元为各人之冠,学校遂以礼堂命名为利希慎堂。

一九二三年,利希慎成为中华电力公司顾问委员会四位成员之一,后中华电力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利希慎为主要股东,一九二八年时已拥有43,416股。

利希慎置业有限公司于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十七日,在高露雲律师行C.E.H.Beavis大律师公证下,正式注册登记,设址在皇后大道中二○三号。直到今日,该律师事务所仍为利氏家族公司正式法律代表。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所有在香港的土地、牧业、楼宇之买卖、租赁;对各种道路、铁路、住宅、酒店、俱乐部、餐厅、公园、商店及娱乐场所之开发兴建维修及管理经营。

一九二四年一月十七日,苏格兰DumtriesShire,ComlongonCastle的乡绅JohnWilliamBuchananJardine将铜锣湾土地以$3.850,960.35价格售予利希慎置业有限公司。这是利希慎事业高峰之一,它不只为家族购置产业、商业楼宇及由怡和大班手下买下进货仓,更代表着香港华人在逆境中所达到的成就。

利希慎后来又买下铜锣湾山下原为贫民区的土地,将街道拓宽,重建楼宇。一九二三年一座金碧辉煌而具有当时先进旋转舞台的中国剧院――利舞台,巍然耸立在波斯富街上,为当年广受欢迎的娱乐――中国戏剧提供了演出场地。利舞台广场于一九九四年在利舞台剧院旧址重建完工,新建大厦仍保留利舞台剧院原有风貌,同样有高耸拱形圆顶。李精一先生所写的对联(“利檀东南万国衣冠临胜地,舞徵韶滿台箫管奏钧天”),现在则高悬于利舞台广场新厦大厅正中。

利希慎随后又在自己和妻子及置业公司名义下大量置业。除铜锣湾、坚尼地道自宅及皇后大道中的自用写字楼外,利希慎的其他产业遍布波斯富街、利通街、湾仔道、太和道、石水渠街、皇后大道东、海旁街、第二街及春圆街等。

二次大战后,铜锣湾山地逐步铲平建屋,山石泥土则用于填海。原本铜锣湾范围是:东至渣甸街,南至礼顿道,西至花园路,北至轩尼诗道。今天,希慎兴业有限公司在该区及其他地区拥有大批地产物业,包括:嘉兰中心、友邦中心、礼顿道111号、兴利中心、新宁大厦、新宁阁、礼顿中心、希慎道1号、利舞台大厦及重建之利园酒店等。

利希慎发妻黄兰芳生于一八八零年六月三日,比丈夫年长三个月,婚后生一女不幸夭折。利希慎后来在广州纳妾。一九零五年三月七日,二姨太生下长子铭泽,即利德蕙的父亲,由利黄兰芳亲自抚养,祈能因此借福生男育女。果然,她后来陆续怀孕生下二子、二女:排行三子荣根(又名孝和)、四子荣森(J.S),二女舜华及五女舜贤。二姨太后来陆续生下次子铭洽及三个女儿,即三女舜英、四女舜琹及六女舜豪。利希慎发妻于一九五六年去世。二姨太近百岁时死于肺癌。三姨太有五子荣杰。四姨太有六子荣康,七子荣达,七女舜仪,八女舜娥。

一九二零年代末期,利希慎的一项事业卷入法律纠纷。一九二八年春,澳门的罗保控告利希慎。一九二八年四月十七日高等法院首席法官SirHenryGollan宣判他无罪。在官司缠讼期间,利希慎收到恐吓信。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日下午,利希慎在赴裕记会所用膳时,途中遇刺身亡,年仅四十七岁。此案至今未破。

利铭泽

利铭泽(1905年—1983年7月6日)广东新会双水镇嘉寮村人,出生于香港,其父利希慎是香港著名的企业家。

二十三岁的利铭泽成一家之主。当务之急是需筹足大笔现金以支付其父的遗产税。故需抛售几乎所有股票以换取现金。其中以九龙电力公司股票最多由Sir Elly Kadoorie购得他购进股票后不久便进入董事会。这是利铭泽平生第一次低头向其父生前好友告贷体验到人情冷暖。其父的一位朋友甚至吩咐家中佣人不可让利铭泽进门。在当时对利铭泽伸出援手的朋友以后便成世交挚友。

当时香港汇丰银行会计主席MrArthurMorse挺身而出帮助利铭泽渡过难关。当利铭泽去银行求见时,他立刻邀约“世侄”共进午餐,因而利铭泽对他的大力相助一直永誌在心。

日后许多人向利黄兰芳出价,有意购买利希慎的产业,惟在利铭泽的鼓励下,她坚不变卖,但要利铭泽设法偿付房屋物业贷款,才能继续保有产业。幸得Morse先生帮助,利铭泽向香港汇丰银行借贷,并在能力范围之内分期按月偿还。利铭泽母子原本十分担心怡各洋行会取回铜锣湾产业,由于汇丰银行财务安排十成功,得以保留。

一九四一处日军占领香港后,市区情况一片混乱,所幸有香港汇丰银行代理贷款业务,家人在赴内地避难时,可将土地物业契据证件在银行保险箱妥为保存,免在暴乱中遗失。從1950年起,他先後擔任香港稅務檢討委員會委員、反貪污委員會主席等職,家族的投資涉及地產、貿易、紡織、旅遊業、酒店、航運、銀行、石油、電子等行業。

现在所有利希慎的子孙都对利黄兰芳当日坚不变卖任何产业的决心由衷感激。多年来房地产业一直为利氏家族的主要企业,促使后来成立了希慎兴业有限公司,由利铭泽担任主席,并在一九八一年公开上市。

利铭泽于一九二三年到英国牛津大学研读土木工程。一九二五到一九二六年,任欧洲中国留学生总会会长。其同学多为爱国忧民之士。其中钱昌照(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就是他的要好同学之一。当年他们同学聚会,曾在一张菜单上共同草拟了新中国未来大计,利铭泽一直珍藏着。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广州十万群众举行示威,声援省港大罢工。途经沙基路时,即遭沙面的英、法军队开枪射击,当场死亡二十五人,重伤一百七十多人,造成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消息传到英国,利铭泽即组织和发动留学生进行抗议活动。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利铭泽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曾毅然带着爱妻利黄瑶璧到海南岛担任中国红十字会海南大队任大队长。侵华日军占领香港后,他俩和家族回内地避难,同时积极支持抗日工作,直到日本投降后返港,重掁家族企业。我国粉碎“四人帮”后,一九七七年利铭泽伉俪应廖承志的邀请到了北京,十月二日受到邓小平的接见。随后他还带头筹资在广州兴建花园酒店。一九八零年,新会侨联大厦落成,利铭泽应邀回来参加,受到热烈欢迎。后来他还回到新会、开平多次。他对家乡新会、开平都十分关心,热情捐资兴办多项公益事业。

可惜利铭泽在一九八三年七月因心脏病在香港圣保禄医院逝世。他的夫人利黄瑶璧继承先夫遗志,对祖国和家乡也十分关心。她曾专门回到江门参观兴建中的五邑大学,并慷慨捐资大力支持。

黄克競

黄克競(1906--1996),祖籍广东省新会双水镇龙头村见龙里。1906年在香港出生。他是宝源基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有“光学仪器大王”之称是名扬海内外的实业家也是爱国爱乡的慈善家。宝源公司在香港的北角、沙田、柴湾、筲箕湾,在泰国、日本在欧美不少国家以及澳门、台湾都设有分厂或办事处。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北京和珠海等城市亦设有分厂或办事处。宝源的高尖光学仪器产品在日本和欧美市场占有相当的席位。他的财产估价超过15亿港元。

黄克競的父亲黄宣充又名黄顺,新会双水龙头村见龙里人。他18岁时与邻村张见女士成婚后生有三子二女。黄父勤于操业,亦严于治家,他常以自己艰苦创业的经历勉励儿女,并嘱咐儿女不要忘记自己的“根”,要记着祖国和家乡。黄克競是黄宣充的第二个男孩,排行第四,乳名祖来。1920年,少年黄克競到香港读书。因当时的泰国华侨人家大都喜欢送儿女回内地或香港升学。克竞这个名字,就是他在这时改的。意思是要克服自卑心理,不要害怕与别人竞争,勉励自己去拼搏、去奋进。1941年12月,日本侵占香港,克竞到广州住了三年。战后才回到香港重振旗鼓,这时他和朋友合伙兴办橡胶厂,制造胶鞋、水靴。后来他又自己创办宝源塑胶公司,生产当时刚开始流行的尼龙牙刷,日产20多万支牙刷,赚了一笔钱。不久,其他厂家见有利可图,就蜂拥而起,大量生产尼龙牙刷等塑胶品。这时,黄克競却果断地转营他业。这就是黄克競“人无我有,人有我转”的生意经。

1957年,当黄克競和公司几个董事开会讨论新的投资策略时,偶尔见到桌上有一部照相机,当即使他有了主意,他决定要制造这种在当年很时髦的高科技用品。虽然当时他对光学技术掌握得甚少,但他凭着一股闯劲,一种勇于拼搏的精神,不怕失败,知难而进。与此同时,黄克競还积极向德国、日本一些先进光学仪器制造商求教。经过3年的顽强奋斗,终于使宝源生产出一批像样的相机。照相机生产出来了,因不是名牌,市场反应冷淡。黄克競并不气馁,他千方百计把牌子打出去。后来,终于在英国的一个展览会上,被一名犹太商人看中了他的产品,令宝源的照相机在英国第一次打开了销路。以后,他又积极改进产品,使产品打进了欧美及日本市场。随着宝源照相机市场的不断拓展,他又把产品扩展到望远镜、放映机、卡式录音机等。

不久,宝源公司在泰国、日本、欧洲、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都设有分厂或办事处,有数千员工、十多幢工业大厦,日产照相机3万多部,日产望远镜6000多副,是世界上生产望远镜最多的公司,也是生产光学仪器的大型集团公司。由于宝源的产品质量好,价格适中,在欧美市场占有相当的席位。至此黄克競已成为拥有超过15亿港元资产的名副其实的光学仪器大王,名扬中外的实业家。

当人们请教他的成功秘诀时,黄克競深有体会地说:“我一生紧记着忠、恕、果、毅四个字。忠就是忠于事业;恕是宽恕、关心别人;果是果敢、够胆搏;毅是有毅力,不怕失败。”他先后经营过衬衣厂、橡胶厂、船厂、塑胶厂以及光学仪器厂等,总是做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兢兢业业、锲而不舍、忠心耿耿地干事业。因此,他和他的事业,赢得了人心,得到众人的支持,事业得以不断发展。

黄克競赚了钱之后,即热心于教育,热心于公益事业,立志造福于社会。早年,他曾资助建立香港克竞工业学院,又捐资兴建香港大学黄克競大楼。因此,获得了英国女王颁授的CBE英联邦司令勋街和香港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

进入80年代,祖国实行改革开放后,乡亲们和家乡的干部多次到港拜候他,并恳切要求他回家乡看看,终于促成他第一次回乡的行程。这一次回乡,他在家乡新会市投资500万美元,兴建一家宝源(新会)光学有限公司,专门制造光学仪器,改进了新会市的工业结构。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是租用现有的2000平方米的厂房,先投产装配照相机;第二期工程是用80亩地,兴建一大片现代化厂房。计划年生产照相机240万部、望远镜60万副。目前,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投产,在会城镇城北路的一个厂区内生产照相机。第二期工程现正在新会市今古洲工业开发区内紧张地进行基建和设备安装。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吸收数千工人从事高科技工业生产。不但解决数千青年就业,还将为新会市培养一支从事高科技工业生产的工人队伍奠定基础。

为了支持新会经济建设,改善家乡交通落后的状况,黄克競又与其大家嫂及其胞弟黄祖棠合斥巨资,兴建由南坦岛跨潭江贯通至小冈镇以先翁黄宣充之名命名的黄宣充纪念大桥。该桥全长948米,宽13米,通航净高13米。又独捐巨资3000万港元,建造由会城跨潭江,贯通南坦岛,全长为616米,宽13米的黄克競大桥,使千百年来被潭江切断阻隔的新会市从此贯通,双桥飞越,促进了新会市农、工、商百业兴旺发达,发展经济文化,也大大便利了潭江以西沿岸的小冈、七堡、罗坑、牛湾、双水、崖西、崖南、崖门等8个镇、数十万人民的生活。黄氏兄弟大力支持家乡建设,谱写了一曲兄弟携手共建家园的动人乐章。

同年,当家乡龙头、塘河地区食用水源日渐受不洁物污染之际,黄克競慷慨解囊,引自来水贯通龙头、霁岭、塘河等村乡,使上万的群众享受甘泉之益。他还捐资给家乡龙头铺砌塘基水泥路面,改善了家乡的环境卫生。为了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兴学育才,黄克競又拿出600多万港元,在双水圩镇兴建黄克競博士学校。该校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该校建有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教师宿舍等配套设施。其中教学楼有教室24间,可供1200名学生就近入学。

黄克競还资助新会一中新建黄克競博士教育大楼。该楼建筑风格为西洋古典式,楼高5层,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它的落成启用,大大改善了新会一中的教学条件。为彰其盛德,新会市人民政府将该楼命名为黄克競博士教育楼,并诚聘黄克競博士为新会市一中名誉校长。

1992年,新会市重修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圭峰山玉台寺。黄克競又捐资重建玉台殿宇,恢复了玉台寺的光彩,重列名胜。同年3月,黄克競第二次回乡,江门市领导热情地陪同他参观了江门市区、五邑大学、文化城。这次,他又解囊捐赠50万元给五邑大学作办学之用,捐赠100万元给江门市发展公益事业。

黄克競大力支持家乡建设,举办福利事业,福荫桑梓,惠泽乡里,因而深受当地政府领导人和家乡人民的尊敬。1992年,新会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他-新会市荣誉市民”称号,新会市人民政府授予他“振兴新会贡献奖。”1993年11月,江门市人大常委会授予他“江门市荣誉市民”的称号。

谭江柏

谭江柏(1911年—2006年3月16日),广东新会双水镇上凌村人,外号『谭铜头』,香港著名影星谭咏麟之父,是中华民国在1930年代的国家代表队成员,曾于1936年代表中国队前往当时纳粹德国的首都柏林参加奥运足球赛。之后在香港曾效力东方甲组足球队。获2003年第26届香港最佳足球明星选举的「球坛荣誉大奖」。

有两位妻子:元配朱伟勋和第二任妻子陈珍妮(谭咏麟生母)

谭江柏于2006年3月16日早上七时许因身体器官功能衰竭在养和医院病逝。

谭咏麟

谭咏麟(1950年8月23日—)绰号「阿伦」或「谭校长」,为已故足球名宿谭江柏之子,生于香港,籍贯广东新会双水镇上凌村圣堂里,是一位在粤语流行区有影响力的香港粤语流行曲歌手与电影演员。是于1980至1990年代的乐坛巨星,曾在1984至1987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连续四届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星」直至现在仍活跃歌坛和娱乐界当有关年龄问题时他常自称「年年皆为廿五岁」以表达他是乐坛的长青树。阿伦以演唱浪漫情歌著名,有别于同期以快歌与台风取胜的红星,例如梅艳芳与张国荣。

2006年,谭咏麟参与903广播剧黄金少年,并主唱主题曲,使其事业再上另一高峰。并凭《爱情陷阱》(1985年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金曲金奖)获得2006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劲歌金曲25周年荣誉金曲奖。

谭咏麟的歌唱事业于1973年组成的温拿乐队正式开始。 1970年代,陈友、彭健新、钟镇涛、叶智强与谭咏麟组成的温拿乐队,在当年的乐队热潮中红极一时。谭咏麟的歌声于温拿 中表现出色,并因此而成为了温拿的主音歌手。 1978年,温拿乐队解散,各成员独立发展,谭咏麟从1979年开始推出个人专辑。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为《反斗星》,而在早期作品中最成功是于1984年推出的《爱的根源》、《雾之恋》以及1985年推出的《爱情陷阱》,此三张唱片合称“爱情三部曲”。

1980年代中期,香港的乐坛进入了“谭张争霸年代”,即谭咏麟与张国荣于乐坛争霸的时期。当年两人都是大红大紫,并在年终的乐坛颁奖典礼争夺奖项。其中,谭咏麟在1984至1987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连续四届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星」;随后张国荣在1988至1989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连续两届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星」。媒体的炒作使得“争霸”气氛更为激烈,支持两人的歌迷甚至因此时常发生冲突。

虽然他们的歌迷之间甚为不和,而他们亦在事业上有所争斗,但他们之间从没有在媒体面前表现出与对方不和。 1999年,他们甚至一起合唱了原属于谭咏麟的歌曲《幻影》和《雾之恋》的混合版。

在“谭张争霸”时期,谭咏麟比较突出的歌曲有《无言感激》、《Don't Say Goodbye》《水中花》、《半梦半醒》和《爱情陷阱》等。 “谭张争霸”随着谭咏麟于第十届(1987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中突然宣布不再接受任何具竞争性的音乐奖项后宣告结束。

踏入1990年代,由于其不再领奖,谭咏麟的锋头被四大天王渐渐盖过,但仍然留守乐坛,保持每年都出版新唱片。在这个时期,他比较突出的歌曲有《一生中最爱》和《一首歌一个故事》。

在1991年度《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获颁「金曲银禧荣誉大奖」。

在1996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获颁「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大奖——金针奖」。

2003年年初,谭咏麟与李克勤合作演出了12场《左麟右李演唱会》,大受欢迎,在香港掀起了「左麟右李」热潮。此后两度加场,并在中国大陆、澳门、东南亚及美加作巡回演出。

截至2005年,谭咏麟已推出104张个人唱片(不含旧歌精选集),所演绎的歌曲超过800首,唱片总销量于1995年已超过2000万张。此外,谭咏麟以总场数264场(其中个人演唱会189场)保持着香港本地演唱会的场数纪录。

作为一个电影演员,他演出过很多的喜剧,例如《黄飞鸿笑传》、《黄飞鸿对黄飞鸿》和与成龙合演的《龙兄虎弟》等。 1981年凭《假如我是真的》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

谭咏麟已婚,但一直没有向外界公开,直到他的其中一位岳父杨碧山在1993年离世,他的名字出现在讣告上,这段婚姻才算半公开。其另一位「知己」妻子及所生的儿子在2006年3 月23日香港电台第一台节目,他首度开腔公开与朱和儿子的关系。

简又文

简又文(1896-1978年),字永真,号驭繁,笔名大华烈士,广东新会双水镇木江村维新里人。出身华侨家庭。1917 年毕业于广州岭南学堂,赴美国深造,获欧伯林大学文学士学位。 继而升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获宗教教育科硕士学位。回国后,在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做文字工作。1922年随孙科到广州, 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1924年春,北上北京, 受聘为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北京今是学校校长。1926年初南下广州,加入中国国民党,被派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原冯玉祥的西北军改编)政治工作委员。集团军总司令部又任他为外交处处长、集团军前敌政治部中将主任,随军挺进中原。后回北平任今是学校校长。1928年秋, 任山东盐运使。1931年2月任铁道部参事,5月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广州市社会局局长。

1932年,简又文捐资13万元在家乡木江创办寅初小学,以解放乡中贫苦子弟就读。

1933年1月,简又文任立法院第三届立法委员,1935 年连任第四届立法委员。1936年在上海创办《逸经》半月刊, 他任社长兼主编。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 任中国国民党港澳总支部执行委员,负责文化宣传工作,创办《大风》旬刊,任社长兼主编, 并主持中国文化协进会,兼办中国青年救护团。1940 年任广东文物展览会筹备委员兼研究组主任。同时,他还从事中国近代史、 太平天国史、地方文中、宗教和哲学研究。

1941年12月,香港沦陷,他回广西桂林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并往金田调查太平天国起义史迹。被聘为广西壮政府顾问。1945年冬,由桂返粤,任中山大学研究院指导教授,又被聘为广东省政府顾问。1947年任广东省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编《广东文物》。 他收藏有名家书画千余幅,仅高剑父作品就有百余幅; 曾举办文物展览和太平天国文物展览会。

1949年3月,简又文辞去所任职务,后往香港定居。从1953 年起,他历任香港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后兼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通讯研究员、 台湾中国文化学院通讯教授。曾两次赴台湾出席亚洲历史学家会议、史学会议,又赴美国任耶鲁大学研究院研究专员。回港后, 任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名誉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名誉研究员。1978年10月25 日在港逝世,终年83岁。

主要著作有《金田之游及其他》、《太平天国杂记》、 《太平天国全史》、《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史》(英文版)、《古犹太革命演义》、《白沙子研究》、《陈白沙之自然哲学》等。

分享到:0

相关热词搜索: 名人

上一篇:旅游
下一篇:荣誉称号

?
365皇冠体育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 Shuangshui Xinhui Jiangme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05013713号 Powered by Migiv